樟坑动态
当前位置是:首页 > 樟坑动态
让移民过上好日子 ——新罗区白沙水电站库区移民工作纪实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日期:2006-06-09

老同志谢克金、林金禄、邱福坤、张秋炯于日前合作撰写《难事为何不难—参观白沙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有感》一文,热情地向有关领导和部门介绍了他们在新罗区白沙水电站移民新村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白沙水电站在移民安置工作中有哪些先进经验,引起几位老同志如此深切的关注?近日,记者认真学习了这篇文章,并来到白沙水电站移民安置新村进行了深入采访。

“真诚面对群众,难事变得不难。”面对曾停滞不前的移民工作,移民工作队员不回避问题,而是真诚地与群众进行思想交流,逐步打开了工作局面

省、市、区重点工程白沙水电站是九龙江北溪支流万安溪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二级电站,该电站装机容量7万千瓦,总投资5.46亿元。工程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06年10月建成发电。

白沙水电站建设涉及白沙镇小溪、营斗、樟坑3个建制村和部分万安镇村民共763户3037人。移民工作始于2004年9月,因为群众对征地政策不理解,担心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等诸多问题,工作曾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新罗区高度重视,区委书记郭舒帆、区长张天洲等多次深入现场办公,2004年12月又专门成立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健明,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林伟和副区长翁庆共同牵头的移民安置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协调办,具体负责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2004年12月底,白沙水电站就征地问题召开听证会。听证过程中,移民们意见尖锐,言辞激烈,抵触情绪一时难以消解。听证结束,协调办决定趁热召开一次移民群众大会,当时有人担心会场秩序混乱,认为不开为好,但协调办领导认为,如果不敢真诚面对群众,工作局面就难以打开。会议开始,协调办领导首先以自己从事基层工作的深切体会和真诚表白,迅速拉近了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接着,他们细致入微地向群众宣讲党的移民政策,入情入理的解说使会场慢慢平静下来,群众细心地听,认真地记,会议取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次群众大会,极大地稳定了移民的思想情绪,成为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转折点。

白沙镇随即组织一个移民工作突击队,深入“钉子户”中面对面解决问题。

小溪村廖某有3个儿子,在分户安置时怎么也达不到分户的标准,思想不通,一直不配合工作,甚至还拉拢其他村民进行阻挠。镇村干部找他谈话,他连门都不让进。突击队员从侧面入手,与他家人拉家常,嘘寒暖,渐渐赢得他的信任。随后,区移民局和镇领导又一同来到他家中,向他详细解释分户安置的原则和标准,并承诺如果安置地有剩余,优先解决他的困难。后来,廖某在各项工作中都积极予以配合,给村民带了一个好头。

就这样,面对一个又一个“钉子户”,工作队员们不避不躲,真诚与之互动沟通,他们凭着一股勇于接受困难挑战的攻坚克难精神,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

“移民在心中,奉献在库区。”三年来,工作队员们驻村入户,喝的是黄泥水,睡的是大统铺,他们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赢得了移民的信任

2005年正月初八,正是新春后上班第一天,区协调办领导带着区、镇、村三级干部悄悄住进了移民村。那时,春寒料峭,春雨绵绵,他们或住在破旧的村办公室,或住在简陋的伐林场,这一住就是整整一个星期。对移民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他们现场研究,现场解决,移民很是高兴。

白沙镇党委政府则更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具体而又繁重的任务。他们以创新党建工作为载体,在全镇机关和移民村开展了“移民在心中,奉献在库区”等系列活动,三年来,白沙镇干部人均驻村超过4个月,农村生活条件差,他们喝的是黄泥水,睡的是大统铺,没有热水洗澡,没有电视可看,饿了就啃啃馒头、面包,有时甚至就在猪圈里办公……

2004年12月,挂钩营斗村的副镇长陈日发住院做胃切除手术。住院期间,听说环库公路八标段因群众对青苗、林地补偿有意见,工程一直无法开工,他便瞒着医生偷偷赶往营斗村协调解决,在营斗村一住就是五天五夜。出院后,陈日发又主动请缨深入移民工地,直到有一天,镇党委书记邱健南发现他脸色蜡黄,已经有两天吃不下饭,便立即派人将他“押”往医院,一检查,陈日发竟然是带着癌症奋战在工地上。今年8月14日,陈日发病重去世,年仅35岁,移民吴壮百感交集,哽咽着说:“陈副镇长是为我们移民累死的。”

2005年8月,镇计生办徐子才的母亲病危弥留,想见儿子最后一面,家里的加急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可当时徐子才正在协调库区灾后重建脱不开身,当他处理完手头的工作赶回家,母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

三年来,类似的事例在移民工作队中举不胜举。采访中,我们数次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他们却徐徐道来,似乎这些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正是这种不辞辛劳、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移民,一度困难重重的搬迁工作开始迎刃而解。

据了解,从移民工作开展至今,这里从未发现一例集体上访或信访件,电站建设的各项工作均按序时进度顺利进展,确保“三个目标”如期实现,即2006年3月31日前完成移民搬迁;2006年5月底大坝准时下闸蓄水;2006年10月底一台机组即将投产发电,年底前争取二台机组发电。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白沙镇以人为本,从失地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今后的生产发展规划,努力引导移民走上致富之路

要搬离花费几代人心血创建起来的家园,这对于素来安土重迁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如何让他们心平气和地搬离自己的家园,成了所有移民工作队员的心头大事。他们从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入手,努力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移民新村记者看到,这里规模宏大,到处是一派红火的建设场面。提前住进新村的移民,先后开起了五金店、灯具店、建材店等,开始了与过去大山里全然不同的新生活。大部分房屋的建筑脚手架虽然还未拆除,但隐约显露出的漂亮洋房让人看了怦然心动。目前,该移民新村已被纳入我省第八批新村建设的示范点。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让库区失地群众能够增产增收,白沙镇未雨绸缪,提前安排好移民今后的生产出路:

—电站蓄水后,将形成30多个库湾,十分适合渔业养殖。目前白沙镇已经做好了渔业发展规划,针对移民的渔业养殖技术培训正在加紧进行;

—白沙水库植被保护完整,到处都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有关专家认为它将是闽西最美的水库。总投资6000万元、按旅游2级公路标准建设的环库公路10月份就能完工,整个水库的大旅游规划也正在加紧设计中;

—在移民新村开店做生意或到镇里的工业集中区务工等,也将是移民今后谋生致富的不错选择。

白沙镇还利用电站建设的机遇,积极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62825万元,财政总收入2565万元,人均纯收入5187元,分别比电站建设前的2002 年增长了57.13%、62.31%、20.14%

对于未来的新生活,移民们充满了期待。营斗村移民罗胜华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后我们这里将成为渔业中心、旅游中心,而在新建设的新村里,将配套有花园、老人馆、公共活动场所,教育条件优、就业环境好,生活在这里,我简直成了城里人了嘛。”
 

新闻资讯 分类信息 购物商城 促销活动 龙岩黄页 游戏在线
Www.zhangkeng.Com,樟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13859529148 QQ:351576338 E-mail:351576338@qq.com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备案号:闽ICP备18022661号